後窗 南microSD都記者 夏嘉雯
  順利找到新一軍公墓,有助於多年研究廣州新一軍公墓的盧潔峰。接到採訪任務,我如常先搜索相關資料。然而,在百度地圖上輸入“廣州新一軍公墓”,顯示“在廣州市範圍內沒有找到相關地點”。網絡上關於新一軍的文字資料中,也沒有明確指出抗癌食物公墓位置。白雲山腳、沙河頂、濂泉路與廣園路交界,已是最具體地址信息。
  跟隨盧潔峰到了現場才發現,說尋找公墓的歷史遺跡比尋找公墓來得更準確。經曆數十年世事滄桑,所謂的公墓實際殘存無幾。僅存的墓門大牌坊、紀功亭、紀念塔三處建築湮mSATA沒在周邊密集的建築中。若無人指路,真不知何處尋覓。
  她沒有急著帶我們去看公墓的遺址,先在我的採訪本上畫出了公墓SO-DIMM原貌的簡圖。紀念塔、帶河橋、紀功亭、墓門大牌坊……直到一個個標識在紙上浮現,我才得以與今天的佈局一一對應起來。墓園面積之大令我不禁驚訝,因為單憑現在殘存的建築,實在難以勾勒1947年建成之初的宏偉氣勢。
  早在1993年,新一軍公墓被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,按道理它現存的主體建築應受澎湖民宿到文物應有的待遇。但我們很遺憾地發現,墓門大牌坊、紀功亭、紀念塔沒有在保護中受到後人瞻仰,反而在時光隧道里漸行漸遠。
  藏身某部隊大院的紀念塔被某酒店主體建築全部遮擋,酒店外牆與紀念塔距離之近,已經容不下一隻拳頭。我們和攝影記者偷偷地爬上了酒店的天台,才從高處拍到了紀念塔的容貌。濂泉路穿墓門大牌坊而過,牌坊東西兩邊門樓被服裝批發市場蠶食得七七八八。紀功亭正在廣園中路農貿市場里莫名其妙地獨守著,陪伴它的是菜市場里此起彼伏的講價聲和小販隨意丟棄的殘菜爛葉。城市主幹道、高架橋的橫亘,也讓公墓的複原變成了不可能。
  城市經濟要發展,基礎設施也要發展。但文物見證著歷史,新一軍公墓為紀念印緬陣亡將士而建,見證著抗日戰爭中一段悲壯而偉大的歷史。但遺址如此境遇,讓安葬在此的烈士情何以堪?城市發展和歷史記憶,兩者似乎一直都是解不開的死結。
  所幸的是,天河區文廣新局開始對新一軍墓原址的紀功亭進行適度修複了,據說公墓很可能會被原址保留。不知多年之後,當廣州街坊提起烈士墓園時,新一軍公墓會不會像烈士陵園或者黃花崗那樣被人掛在嘴邊?  (原標題:被遺忘的新一軍公墓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o65qokw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